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国内 国际 财经 产经 外汇 理财 原油 股票 期货 现货 基金 保险 银行 科技 教育 健康 公益 数码 商讯 图片新闻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正文
健顺投资2021中期策略会:如何在不同投资环境下理解和战胜市场
2021-08-23       来源:第一财经网      编辑:z0011      

健顺投资强调团队作战,群策群力的投资框架,本次中期策略会由8位核心投委会成员与大家分享。分别是双投资总监吴晓威先生和唐果先生分享策略和宏观,再由6位研究负责人分享,软科技、硬科技、医药、消费、周期五大板块的行业回顾和未来主要看好的细分赛道,量化团队负责人分享未来如何与健顺的主动管理团队相配合,更好的为产品增厚收益做好保驾护航。

(全文共分上下两篇,干货满满,请耐心阅读)

 

下篇

 

问题目录:

1、挖掘TMT好资产上会偏重的维度、市场和领域

2、深度分享科技股投资框架

3、中国软科技的发展空间与增长点及商业持续性

4、消费品的超额收益与生命周期不同的赛道怎么相结合去做研究

5、“标配”的消费行业中,如何挖掘长期成长的优秀企业,同时保持新鲜度和多元性

6、医药行业什么赛道更值得投资,未来如何能做出超额收益

7、国内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以什么样的依据在各个赛道中择优而栖

8、健顺量化团队如何与主观团队相互配合,增厚收益

9、“黑匣子“一样的量化投资,如何浅显易懂的理解

 

 

陶斯然

(投资副总监、软科技行业负责人)

01

问: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新经济已俨然成为促进经济质量提升,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在资本市场上,科创板的推出、港交所新经济公司上市制度的颂布,以及中概股赴美热潮等一系列事件,都为TMT行业带来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多行业增量需求共振,半导体高景气持续,国产化进行加速,TMT行业一路高歌猛进,成为超额收益的核心来源。港股也成为科技产业投资的主战场,吸引了全球投资人的目光,您在挖掘TMT好资产上会更偏重哪个维度?哪个市场?哪个细分的领域?

陶斯然 

TMT是我们的传统优势行业,我们的覆盖也是全球市场。

之所以全球市场覆盖,是因为TMT的创新在全球范围来看,中美各有强项,尤其是最近几年,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到海外市场的TMT投资者和国内的互动越来越多。比如在过去3年中,国内投资者吸收了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投资理念、分析框架,寻找到了A股和港股的洼地投资机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而反过来,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运营逻辑,也在美股的相关公司上看到了一定程度的学习和模仿,此这也决定了我们TMT的整体覆盖必须以全球视野来不断更新。我们认为目前全球TMT投资开始进入一个有趣的阶段,一方面全球的互联网政策收紧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但国内和国外的互联网公司在加大新技术和新市场的投入,互联网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意味着再未来数年,这里可能孕育着较为巨大的机会。我们认为,在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方面,我国有可能已经走在了全球的前列。

02

问:

科技股往往伴随着高增长、高估值特性,您认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在科技行业能否实践?如何实践?您理解的科技行业创新类型又有哪些?根据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能否举具体案例说明?这些企业是否形成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科技企业的发展阶段若分为早期(0到1)、中期(1到N、晚期(N到N+1),您更愿意参与到哪一阶段的投资机会?

陶斯然

我们对科技股的投资有我们特定的框架,我们不仅仅只投资0-1阶段的科技股,也投资1-N阶段的科技股。但每个阶段,考虑的重点并不相同;

0-1阶段的科技股,我们主要重视市场空间、行业趋势、下行风险三大纬度;市场空间主要是对新行业天花板的判断,这要么是新的一个需求、要么是一个替代的需求,但通常来看,即便是新需求的科技创新,往往本质上是对效率低下的传统需求的深层次的替代,因此我们会在对传统需求抽丝剥茧的分析的研究下,迅速判断市场空间大小;而产业趋势方面,则是我们对产业竞争格局、产业效率提升力度、政府政策甚至是道德层面进行判断,0-1的突变是否是符合了社会和国家变化的重大趋势,继而对我们投资的胜率进行确认和判断;而下行空间则是对失败的概率以及假设失败之后,相关公司的下行风险进行分析;通过上述三点的研究框架,我们要寻找更好的投资赔率,更加系统化地进行0-1的投资;

而1-N的科技公司,我们的分析其实接近传统的价值投资理念,可能这里和大家通常理解的观点有悖,因为如果从PE的角度来看,1-N的科技公司一般也是非常高估值的状态,甚至是按照PS来估值。但我们认为价值投资的本质是ROE、现金流净额,只有ROE和现金流向上的公司,才能持续不断为股东创造内生价值。因此,我们在投资1-N的科技公司的时候,一方面我们判断市场的需求是否有爆发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公司内在的投资回报率,是否已经开始向上,现金流是否出现拐点。因为科技公司的规模效应、扩张速度和能力是远强于传统企业的,一旦市场开始爆发,且公司内在投资回报率和现金流出现向上拐点,这通常意味着戴维斯的双击,也可以从DCF的角度找到公司长期价值向上的巨大支撑;

03

问:

软科技,互联网在中国的高速发展无疑与我国人口密不可分,跟传统的消费依靠庞大的需求逻辑相似,如何理解互联网企业的潮起潮落和全球竞争格局,中国科技领先的机遇和机会在什么方向,在全球的竞争格局中,您认为中国这类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增长点在哪里?如何看待这个行业何时更加趋于成熟和稳定,又是如何理解商业的可持续性?

陶斯然

中国的软科技行业我们认为正在走向黄金十年;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国产替代的加速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而国内工程师的人口红利依然在释放的向上阶段,我们看到了国内大量软公司的硬研发能力在过去几年有了质的飞跃,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支撑了国内国产替代的底气和能力;

我们可以看看美股的微软、adobe、salesforce等公司,都是千亿和万亿级别的企业,也是美国科技股的中流砥柱,我们认为国内的软科技公司,未来也会达到这一量级;

此外,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我们认为在人工智能、数据监管等领域,国内由于政策方面的支持,很有可能已经实现了超车,并催生大量的市场投资机会。

 

袁遥

(研究副总监、消费行业负责人)

01

问:

一个公司能够较长时间维持比较高的资本回报率,基本上就是两个因素:在一个幸运的行业且拥有很深的护城河,复盘大量中国和海外长牛股,会发现这类公司主要集中于消费品领域,许多看似没那么“性感”的消费公司却具有很强的“复利性”,企业的护城河也累积的够深,中长期的收益率都比较高,但并不是大消费领域的每一条细分赛道都值得投资,请问您是如何将超额收益与消费品生命周期不同的赛道相结合去做研究的?

袁遥

现阶段而言,我认为投资处于高速成长期的消费股是最有机会获得五倍、乃至十倍的超额收益的。经典的消费品研究框架通常从产品、品牌、渠道、营销、管理五大维度对企业进行静态剖析,这种框架的逻辑假设是企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它侧重于对企业进行全面了解和价值评估,为投资者在价格偏离价值的情况下提供决策依据。但是这种框架不能够很好的解释中国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家里不断涌现的消费新品类、新赛道和新模式,偏静态的经典研究框架无法让我们对那些处于产业早期阶段的公司建立深刻认知。故针对这种成长型的消费品公司,需要对原有框架进行调整,完成研究方式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我认为一个消费品公司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从无到有,解决生存问题;阶段二,从小到大,解决可复制问题;阶段三,从大到强,解决竞争力问题;阶段四,从强到久,解决企业文化问题。而处于高速成长期的消费股往往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段,对于这样的企业,我们应该更加聚焦观察企业在上述阶段如何解决核心矛盾,例如在第二阶段,我们需要跟踪企业如何在行业发展初期去推进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去不断拓宽这门生意的市场边界,在第三阶段,则要更聚焦于观察企业是如何去梳理竞争壁垒和拓宽护城河的。每个赛道的核心壁垒不一样,例如食品等一些必选消费品可能在产品制作上没有太多差异,但是品牌和渠道则有很强的壁垒。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有侧重的动态跟踪和判断企业投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类公司往往在高速成长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会多次阶段性的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但如果我们观察到在不同阶段的诸多重要命题上企业都在做正确的事情,那么就可以更乐观一些,等待企业孕育出更强的α,在这过程中收获更为可观的超额收益。

02

问:

世界和行业的格局在科技的引领下变化太快,总是在颠覆和被颠覆的过程之中,但消费品却是一个能够与时间做“好朋友”的优质赛道。在这个大的赛道里,您个人更偏好壁垒高、护城河深、稳固类的传统消费,还是创新时尚、潮流变化快、竞争激烈的新消费?而您又是怎样在一个“标配”的消费行业中,兼顾挖掘长期成长的优秀企业,但同时保持消费赛道的新鲜度和多元性,去把握消费品投资中的变与不变?

袁遥

每一个机构或者每一位投资者内心中的圈是不一样的,没有绝对的标准。我有一个圈来框定进行判断的逻辑。无论所谓的传统消费还是新消费,都是寻找在好行业赛道里的好公司。

怎么去判断,什么是一个好行业呢?

周期性反映了领域波动的趋势。

对周期的预判是投资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从长期看,我们都是趋势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分成长周期和短周期,总体能够跨越时间维度的就是超级大生意。

比如,烟、酒,符合成瘾性的品类往往是长赛道,而且往往超越周期。咖啡赛道热度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是软性的成瘾品,成瘾品有个特点,既有耐受力的作用,还有社交作用,这里面就会带来背后非常底层的逻辑-长期增长。

第二,找到背后成长的驱动因素。

比如,扫地机器人行业,看企业的销售能力,线上电商渠道运营销售以及线下店铺运营。背后店铺成型的原因是什么,思考企业到底给消费者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是偏营销驱动,还是偏产品驱动?

第三,研究框架的时候会思考成长路径。

任何一个企业、机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45度角成长上去,一定有它的规律。我们看到的规律,它往往是有阶梯型增长。它在某一个点上会出现高增长阶段,但是会走平,因为它增长不动了,它会碰到瓶颈,所以很大程度上会研究瓶颈是什么原因,如何突破这种瓶颈。

第四,消费行业中,从链接消费者的维度思考,链接越多价值越大。

链接消费者的能力也很重要,今天做企业,大家都希望创造更多的价值,什么是创造更多价值的业态或者生意?能够链接更多消费者的生意。我的链接越多,我的价值越大,所以我们会有一个视角,从链接消费者的维度思考,链接越多价值越大。纺服企业,实际上能够创造出跟消费者的链接,在供应链上投入更多,门店端是跟消费者建立链接,让消费者有体验的点,也是低成本做品牌的点,所以门店很重要。

第五,把握边界。

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人,都需要思考一个清晰的问题,在他今天所创业的具体品类上到底有多大的规模?所以市场容量决定了最后能把企业做成什么样的级别、什么样的量级。小而美也可以,大而全也可以,都没有问题,但是思考一下生意的边界、能力的边界、运营的边界、品类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每个赛道特别快地进入了内卷,三年前还能够慢慢做,我有初心、有情怀慢慢做,但是今天只要有一个点爆了,大家不得不夺命狂奔,当然资本也助推了很多,没办法。无论是如何内卷,都需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就是卷到极致的时候,我的生存状态。需要思考一个问题,这场竞争、一场战局的阶段性终局是什么样,就是大家打不动的时候是什么样。实际上今天走向资本市场时代的时候,你碰到的是“高度卷”之下,依然能够不错的生意,而不是早期的排队、不说明什么,所以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局部战争和长期战争,阶段性的终局思维。

 

黄璜

(合伙人、投资副总监、医药行业负责人)

01

问:

2020年也许会被后世作为非常特殊的一年而载入史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关系也好,百年一遇的疫情也罢,让我们从很多层面重新审视了曾经熟悉的这个世界。同时我们也见证了资本市场乃至全民对于医药板块关注度的空前提升,医药行业的普涨行情,和高到让人看不懂的估值,都成为自疫情以来“一骑绝尘” 的高光新常态,无论从医药端、医保端、医疗端、消费端、资本市场端,医药的大赛道都有着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而医药配置的长周期逻辑也给健顺创造了良好的佳绩,在众多优质的药企中您如何选择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在未来这个板块的深耕将会如何贡献更多的超额?

黄璜

2021年是我们劫后余生的第一年,这让我们再次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与脆弱,也使我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回到医药领域的投资上,咱们会发现医药是一个同时具备成长和消费两种特征的行业消费属性方面,一个是我国人口基数大,14亿,且人口开始逐步老龄化、人口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所以受众越来越多;另一个是许多病都是慢病,需要长期服药和治疗,年客单价是很高的,人一生95%的医疗费用都是在生命最后几年发生的。成长属性方面,一方面是医药和医疗服务的毛利率、净利率非常高,而且从商业模式来讲,边际成本的下降速度很快,成熟期下净利润的增速会大于收入的增速;另一方面,我国在癌症等领域存在许多从0-1的创新药和医疗手段,一个新的产品被开发出来,第二年可以迅速卖到几十亿的收入,因为我国市场足够大,所以这种具有不亚于科技股的爆发力的医药公司,我们过去几年也见到了不少,医药医疗本身就是个研发技术壁垒很高的行业。有了消费和成长双重属性的加持,我们会发现医药板块一直是A股最牛的板块之一,延续了很多年的上涨,估值也一直是处于很高和更高的状态。

与去年市场偏好医药大白马股的投资风格不同,今年市场更加偏爱高景气赛道下的中小型成长股,注重成长性,放松估值限制,只要增速够快、空间够大,就能够消化掉高估值。配置高成长性的龙头企业给健顺云基金的业绩锦上添花,但超级成长的风格演绎到一定程度后,市场难免会出现阶段性的调整,这种因素很多,尤其是政策,医药板块是政策敏感性非常高的板块。我国政府一系列的政策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水平,反应在医疗领域,主要是两个大方向:一个是增加产品的供给,表现出来的就是2018年以来一系列改革,包括对于创新药缩短申报流程期限优先审批、支持没有收入的创新药企业科创板上市等等;另一个则是医保控费,每年两轮的医保集采谈判,把昂贵的药品、耗材、医疗服务的价格打了下来,降幅很大。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一方面需要医药领域的创新到落地速度很快,我们可以发掘不少成长型投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又得提防医保集采带来的收入和利润大幅下滑导致的股价下跌。从去年底以来对于在癌症领域有特效的大分子生物创新靶向药PD-1的集采价格大幅下行,我们就能感受到,接下来的医药投资必须在这矛与盾的逻辑中游走,去寻找更加精细化领域里面的确定性的机会。

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我们都可以发现一些比较好的医药股赛道。国内主要是自主研发品类对进口产品的替代、非医保类医疗服务产品、以及中成药这三个方向:进口替代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对某些领域国外创新药的替代,比如癌症靶向药PD-1、PDL1、Her2、CD47等靶点的国产化研发,做出Fast fellow和Me Best/Better的这类药品的迅速放量,第二个是对于国外制药的本土化,比如做这些大分子生物药所需要用到的耗材的进口替代,像PEG分子链、微球等等以及药品或疫苗或耗材的本土化生产。非医保类医疗服务产品,不会收到医保集采的影响,我们需要观察的是这类医疗服务是不是一个必须要的服务,而且复制途径是更依赖医生还是设备。显然,依赖设备的更容易快速复制,比如眼科、牙科、肿瘤伽马刀、康复等领域,而以医生的且更难快速复制,比如医美整容手术领域。而中药,这几年由于医保的政策,收入和利润开始缓慢回升,同时批量的中药企业开始进行管理层的改革和股东层面的混改,能释放出更多的活力,而且中药也主动向消费品+保健品领域拓展,估值也有一个提升的过程。国外主要是我国创新药的全球销售、以及全球CXO产业链向中国转移这两个方向。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细分领域的可喜现象,比如我国药企做的普克鲁桉在治疗新冠上有特效,已经在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做到了三期,并且被一些南美国家纳入紧急使用授权,比如我国药企自主研发的Her2靶点ADC靶向药被全球ADC龙头企业购买海外权益并按照里程碑方式付款,这些都是我国医药技术走出去的典范。CXO这个行业是典型的从1-N的成长模型,新冠更加速了海外药企把订单向中国转移的进程,因为不会停工、而且报价更便宜,龙头企业的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健顺投资的医药团队正在向更深更专这个方向去发展。我们的研究员要么有医药领域的投行背景,能把医药和金融做到完美的结合,要么就是医学药学博士的背景,有专业的认知和眼光,能提前与市场发掘重大的变化和超额的投资机会。

 

陆大千

(基金经理助理、硬科技行业负责人)

01

问:

人们常说科技实力和创新实力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也因此,世界科技的发展历程风起云涌,步履不停。从2020的疫情开始,海外经济停摆,芯片供应链随之中断,我们看到在产业供需错配的情况下,国内厂商机遇丛生;另外,中美科技之战如今愈演愈烈,国产替代的号角也正式吹响;再者,5G和AI等技术逐步落地,新生需求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您如何判断国内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哪些方向或细分赛道着重看好?又以什么样的依据在各个赛道中择优而栖?

陆大千

硬科技行业一向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宏观上看,我认为中国整个科技产业在未来的5-10年,都会是一个历史性的高速发展期。可以看到,现在资本和政策红利都在进一步向新兴硬科技,高端制造产业聚拢,国内近两年越来越多科技公司IPO,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包括人才孕育环境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面无论是来自被动因素还是主动因素的催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结果导向是必然的。这其中,半导体集成电路赛道是我认为资金容量大,投资要求最高,雪道最长的赛道,是关键词“成长”和“国家意志”的典型代表。国内半导体公司是追赶者的姿态,处于产业早期阶段,其增长相对全球是绝对的高Alpha,大空间。里面有三重因素支撑半导体产业的繁荣,首先是来自国产替代的需求,我国占全球芯片总需求的1/3,而供给却集中在欧美日韩,中国台湾等地,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一旦开始扭转,带给国内厂商的机遇是巨大的,前所未有的。而目前的紧缺,正是打开替代窗口的时机,这部分尤其对应上中游的设备材料,EDA设计工具,以及模拟IC等领域。第二是新兴应用带来的弯道超车领跑世界的机会,例如电动车智能汽车,作为之后的核心成长产业之一,其国内发展快于国际的趋势已经显现,相应围绕此主题的产业链在不断打开市场空间,这方面带动较大的例如功率厂商,车载计算相关厂商,光学传感厂商等。第三是针对全球产业来说的,目前我们已经走进了科技发展的第三阶段,随着5G的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AI正在颠覆各个传统行业,底层的硬件支持来自于芯片,这是极大的增量,可以理解成芯片将会渗透到世界各处,生活各处;芯片之上,新的智能硬件终端如智能汽车,无人机,扫地机器人等等都会涌现出来,都是未来值得布局的大赛道。

基于此大逻辑的判断,我们的投资中不断加大芯片以及其他硬科技产业的比重。当然,在此环境下,也需要根据细分行业的商业性质和产业化机遇来择机择优。例如芯片设计制造方面首先考虑大芯片赛道厂商,即主流替代空间大,或者是在新兴领域增量大的赛道玩家,比如国产CPU,GPU,车载功率,存储,MCU/SoC,第三代半导体等。今年我们的重心还有设备材料,如果说国内的设计厂商是1到N,那设备材料就是0到1的过程,今年算是这块商业化的元年,主要是产业供给刚性带来的临时性大缺口和去美化的加剧,让国内厂商有了入场券,国产替代的故事终于开始兑现;加上制造大厂的CAPX又在不断上修,这几年都会是放量期。由于设备材料分支多,细分空间小的特性,我们偏向于投资形成平台优势的龙头厂商,设备相对比较清晰,材料这块还比较难定结论。另外功率也是能出几个千亿龙头的赛道,是我们跟踪重点。总结下来,个股公司要有几个特性:1. 能赋予大空间大想象力;2. 自身能有不断的创新能力去消化高估值,这里的创新者更多指的是开拓创新者,而不是跟随创新者;3. 公司的战略要与产业的发展趋势一致。具体要看公司研发团队背景,激励机制,自上而下的经营效率,订单产能,持续投入的力度等等。能有前瞻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公司才能在不断地迭代中站住脚跟,才能细水长流。

 

施虓文

(量化团队负责人)

01

问:

2019年以来,中国量化私募行业可谓冲天而起。量化指增产品连续两年创造了亮眼的超额收益。2019年高频量价策略的崛起,2020年机器学习策略的进化,量化行业的爆发加速了底层策略的竞争和迭代。量化投资的市场有效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验证,其在不确定的市场中寻找确定性的策略也更加明朗,这样既能攻,又能守的策略与股票多头策略的互补堪称完美组合,您可以结合自己过往的量化投资经验,谈谈未来如何与健顺的主动管理团队相配合,作为策略的补充更加无惧市场波动,为产品增厚收益做好保驾护航?

施虓文

自年初量化团队加入健顺大家庭,经历了半年左右的磨合,目前我们与主动投研团队已开展了亲密无间的合作。量化投资策略与主动基本面研究的互补性很强,二者的有机融合有助于扩展公司产品线、提升公司的业绩表现。我们认为,量化策略可以给公司带来以下几点增益:

1、我们量化团队带来基于统计套利的alpha选股模型,以及成熟的风险控制、组合优化模型,可开发形成宽基指数的指数增强策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

2、主动投资的优势在于洞见的深度,而量化策略的优势在于覆盖的广度。我们的量化研究指标体系实时监控全市场不同标的、不同频度的多维数据,并进行加工分析,为健顺投资团队建立起完备的“预警情报系统”;

3、在量化因子库中,部分量价类的因子可以很好地刻画市场交易特征和投资者情绪,辅助主观投资经理把握交易机会;

4、量化团队拥有丰富的数据库运营经验和信息平台开发能力,结合本人在公募基金的从业经验,将着力为公司构建完备、先进、不断进化的投研一体化平台,将基本面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客户的收益;同时,我们也将探索优化交易执行,让产品的业绩表现更上一层楼。

02

问:

量化投资和股票多头策略所赚取的超额收益来源明显不同,量化策略分散持股,其在高波动和风格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更体现其策略的优势,但一直以来量化投资的核心策略都如“黑匣子“一样难以看透,量化策略跑输市场时,究竟是模型因子失效,还是市场环境的影响,还是投研能力跟不上,亦或是历史规律选股的偏差?它的归因是需要一定的认知门槛的,这也导致很多投资者对量化的神秘望而却步,您所擅长的量化策略与目前市场上头部量化私募的策略有何相似和不同,您策略的优势在哪里呢?

施虓文

我们看到近年来头部量化私募的业绩和规模排名时常发生变化,有些机构如昙花一现,有些则如松柏长青。其实权益市场一直都在变革中,投资策略也应当跟随市场不断进化,这一点无论是对量化还是主观都一样,指望开发一个万能的模型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投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我认为那些业绩排名稳定靠前的量化私募机构,都具有良好的策略迭代能力。

量化策略模型是否是黑箱?是,也不是。所谓“是”,是因为整个决策过程被封装在程序中,大家无法将决策的每一步分解开来进行解读;所谓“不是”,是指量化策略的底层逻辑实际上都是能以经济学/市场微观结构的观点加以阐释的,投资人员应当对每一个策略、每一个因子的alpha来源深入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确保模型的稳健性。

我们健顺量化团队的核心成员大都来自北大物理,在低频多因子选股模型、基于高频量价的短期预测模型、基于趋势反转的CTA模型等策略上均有布局。相较于同行,我们认为我们的独特优势就在于健顺拥有强大的主观投研团队,我们将立足于主观与量化的紧密结合,1+1大于2,使健顺的整体战力倍增。

结语: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在严格控制投资风险的前提下,继续秉持深入研究基础上构建投资组合,紧密跟踪持仓公司微观基本面的变化,见微知著,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精选个股,不断优化投资组合,在安全的基石上为投资人实现资产的持续稳定的增长!谢谢大家!

 
 
     栏目排行
  1. 白功夫闷茶产品创新升级,闷茶新概念?首创
  2. 上海家化一季报:坚定转型主动调整 收入短
  3. 卡巴斯基瘦客户端 2.0:具有增强连接性
  4. 探索疾病易感基因芯片国家标准,共谋健康未
  5. 融入跨境生态 智领筑梦全球——浦发银行天
  6. 质量筑基,向新而行 | 优博讯董事长郭颂
  7. HTX迪拜之夜盛大举行:共筑开放、互联的
  8. 廿三载春华秋实 谱新篇共绘“津”彩 ——
  9. 材质大师 领航未来风潮 Rado瑞士雷达
  10. 金蝶信科召开生态伙伴研讨会 展示小微金融
     栏目推荐
丝路视觉与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的前再续前缘
丝路视觉与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的前再续前缘
解锁新生代家装密码,德智家引领潮流家居新体验
低碳教育公开课走进汕头金中华侨试验区学校
低碳教育公开课走进汕头金中华侨试验区学校
T3出行CEO崔大勇应邀参加中国互联网30周
尊享商务之旅,风行M7打造MPV界的“私人会
电竞梦想,近在眼前!曙光英雄·骄阳杯赛事报名
OPPO K12将于4月24日发布,普及百瓦
上榜2024全球独角兽企业,T3出行打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