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滴滴无人驾驶技术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向前迈进,给传统网约车和出租车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自 2016 年组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部门以来,滴滴便致力于打造领先的 L4 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到 2020 年 6 月,其已在上海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2021 年 4 月 8 日,滴滴发布全球首支自动驾驶连续 5 小时无接管视频,展现了技术的卓越性。2023 年初,滴滴在上海率先推出 24 小时无间断服务模式。发展至今,滴滴测试车队规模已达 3000 辆,累计测试里程突破 8000 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 2000 圈。在上海嘉定等示范区,滴滴无人车已实现商业化试运营,日均订单超 10 万单。不仅如此,滴滴还制定了宏伟规划,2025 年将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投放超 1000 辆 L4 级无人驾驶出租车,到 2027 年自动驾驶车队将扩张至 10 万辆,覆盖全国 50 个城市,2030 年更是计划实现 100 万辆自动驾驶车的运营规模,占其平台总运力的 30% 以上。
随着滴滴无人驾驶的逐步推广,传统网约车和出租车司机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在已开放 Robotaxi 服务的区域,平台采用 “混合派单” 模式,机场、商圈等标准化路线优先分配给自动驾驶车辆,这直接导致部分司机订单量减少,收入出现波动。据统计,中国注册的网约车司机数量高达 1 亿,滴滴平台的活跃司机超过 1300 万,如此庞大的群体,在无人驾驶浪潮下,职业安全感受到了极大挑战。

但变革虽带来危机,也蕴藏着机遇。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促使相关产业链衍生出新的就业机会,例如无人车辆监控与维护岗位需求将会增加。传统司机可以通过学习新技能,实现转型,如成为无人车后台监控的安全监管员等。同时,在一些场景中,人类司机的独特能力仍无法被替代,像处理乘客的个性化需求等方面,司机可以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更贴心、人性化的服务来巩固自身优势。
|